跳到主要內容
    年度書名
    2007Thomas S. Popkewitz(著); 國立編譯館(主譯); 薛曉華(譯), 教育改革的政治社會學:教學師資培育及研究的權力知識, .是什麼構成了改革? .隨著時間流逝,改革的意義有什麼樣的演變? .這些演變又如何成為權力關係的一部分? 這些是Thomas S. Popkewitz在本書中所追尋的問題。他以主題式而非編年式的觀點,來研究19及20世紀的當代教育改革論述。Popkewitz的分析集中在教育眾多領域中制度的實施,並探索在這些實施的發展中權力與知識的關係。 本書從審視在教育變遷研究中主要概念上與歷史上的爭論開始,接著檢視「改革」、「專業化」及「科學」這三個當代名詞如何在19、20世紀成為學校教育的目標。緊接著,透過重新定義在權力關係中的這些名詞,Popkewitz思索了1980年代改革運動的環境。最後,他結合了變遷的理論及教育研究者在社會改革運動中的角色。 本書推薦給大學及研究所中教育史、基礎課程、社會學、課程理論及改革等科目做為主要及補充教材。在這些領域的教授、學生,以及行政人員、研究者,將會發現本書是極為重要的研究。, 巨流圖書公司
    2007陳國華(等編著), 環境變遷與未來趨勢, , 臺北縣淡水鎮: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
    2007Bell, Wendell(原著); 陳國華(譯); 廖德智(譯), 未來學研究 : 價值、客觀與良善社會, , 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公司
    2006蔡秉燁, 促進理解的認知學習:國小數學學習地圖, , 臺北市:高等教育總經銷
    2004柯志恩, 後設認知在師資培育之研究與應用, 本書從理論與實證研究兩方面,提供教學實務工作者對自身或學生在後設認知技能提昇上做為參考。全書包含八章:第一章為緒論,重點在於析述以後設認知在師資培育應用為主題的動機以及本書的企圖與內容架構。第二章為後設認知的理論陳述;第三章為筆者實證研究的發現與反思,探究國小教師在課程統整情境中,其所涉入的後設認知技能;第四章以文獻分析方式,論述後設認知與創造思考之關係;第五章由後設認知的角度切入,以行動研究的方式,探究創造性問題解決方案如何在國小生活領域課程中實際運用;第六章以師資培育機構的師資生為對象,探討融合後設認知理論於創造思考之教學方案如何被應用在實習課程中;第七章以實習教師所面臨之問題,根據後設認知理論,建構「效能訓練方案」;第八章則以師資培育者為對象,以專業自尊為主軸,藉由問卷調查探究其在整個師資培育系統中,對自我角色的認同及在實務上所遭遇的困境,並對未來相關的政策提出建議。, 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1楊國賜; 林志鴻; 陳國華; 方顥璇, 教育與未來, , 新北市:空中大學
    2000柯志恩, 柯志恩談母職心體驗, 這是一本關於母親感受的書。 試圖透過經驗的分享,讓您找出屬於自己的模式。 如果您曾經也有過我的手足無措,現在您會知道自己並不孤單,發狂有理。 如果這些負面經驗您都未曾體驗,那就更能證明自己做母親的能力。 如何對待孩子,反映了自己和對基本價值的選擇,這是一段漫長的學習之路。, 臺北市:希代出版
    2000柯志恩, 我的存在, 不荒謬, 存在是種學習,學習接受自我的原型,學習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存在主義質疑著”存在”的不荒謬,而”探尋自我”則在說服,證明自我存在的價值,你的存在,是個荒謬嗎?且依柯志恩博士所披露”探尋自我”的過程,以滿含心理的精闢理論,解析自我,進一步建構出不荒謬的自我天地來。, 臺北市:水晶圖書公司
    1997陳國華, 基因技術與科技民主:複製技術對社會大眾心理面影響之研究, ,
    1996周志宏; 薛曉華(編), 重繪教育新圖像:教育基本法Q&A, , 新北市:稻鄉出版社
    瀏覽人數 : 0000000103
    瀏覽總數 : 0004862404
    更新日期 : 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