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壹、名稱

      依據淡江大學計畫預算執行項目2521及為輔導本校教師研究團隊(二人以上)合作組成特色研究中心,以跨單位整合方式,運用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及師資培育中心之人力,申請設置「淡江大學淡海區學習共同體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

     

    貳、團隊目標

      本中心設立之主旨係為透過政府、大學與學校(schools)之協作,以學習共同體為媒介,蒐集、記錄與探究教育實踐經驗,帶動淡海區教育之發展。主要之團隊目標如下:

    一、建立地方政府、大學及學校攜手的協作模式。

    二、深耕學習共同體研究發展所奠基的教育實踐。

    三、促進學習共同體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發展。

    四、建立學習共同體不同網絡社群的互動平台。

    五、建置學習共同體實踐的田野資料庫。

     

    參、工作內容

      本中心整合地方政府,以及本校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及師資培育中心之資源,與淡海區中小學協作,涵養中小學行政人員、教師及本校師資培育生推動學習共同體所需能力,並協助其解決實施過程中所面臨之問題。在學習共同體推動過程中,連結不同的學術與實踐社群,帶動以實踐滋長研究的學術發展。

     

    本中心主要之工作項目,列舉如下:

    一、結合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之力量,於淡海區中小學宣導推廣學習共同體。

    二、運用大學資源,協助中小學推動學習共同體,具體推動作法,詳參附錄一。

    三、培力中小學行政人員及教師經營學習共同體之學校環境。

    四、透過學習共同體教學、專題研究與實習,培養本校師培生實施學習共同體之能力。

    五、促進不同學術社群之協力,進行學習共同體研究之合作與分享。

    六、連結中小學學習共同體實踐基地,進行策略聯盟及經驗交流。

    七、進入學習共同體實踐田野,整理建置錄影、敘事等資料。

    八、累積政府、大學及學校協作之能量,做為後續教育創新實驗之準備。

     

    肆、職掌分配

    本中心設置主持人一名,共同主持人兩名,綜理中心各項業務。

     

    伍、質化成效

    本中心預期之質化成效,包括:

    一、提升地方政府、大學及中小學之協作力。

    二、深化淡海區中小學對於學習共同體之認知。

    三、提升淡海區中小學行政人員及教師實施學習共同體之知能。

    四、提升本校師資培育生學習共同體知能,精進教學能力。

    五、改善淡海區中小學學校生態,營造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境,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六、建立學術與實踐社群的網絡關係。

     

    陸、量化成效

      本中心預期之量化成效包括:

    一、淡海區中小學行政人員及教師參與學習共同體實施之人數。

    二、淡海區中小學辦理學習共同體之共同備課、公開授課/觀課、共同議課次數。

    三、本中心辦理學習共同體研習活動場次及參與人數。

    四、累積學習共同體實踐之不同類別田野資料。

    五、進行學習共同體相關計畫數。

    六、生產學習共同體相關研究論文數。

     

    柒、執行時程:民國103年10月至104年7月。

     

     

    • <工作坊>國中組第三場104/5/27正德國中
    • 在初步瞭解學習共同體之操作後,將進一步深究教師所需具備之知能。學習領導下的學習共同體提出學習三要素─探究、合作和表達,這三要素重視引發學生思考,化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從獨自學習到彼此對話,藉著互助合作共學,展現伸展跳躍的學習;能分享個人的想法與思考的歷程,藉著不斷的說理論證,培養清晰表達思考的能力。因此課堂上教學除了講述外,「提問」是引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習的有效途徑,也就是說教師透過有計畫有系統的問題設計,發展教學流程,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理解、應用和建構自己的知識和新經驗。   提問內容是影響學生心智活動的重要關鍵,記憶封閉性問題,學生將照本宣科,尋求標準答案,難以激發學生批判創造思考;反之,開放性的優質問題,會讓學生百家爭鳴,激盪多樣思考。因此,提問的層次是教師提供學生有助學習的鷹架,讓學生透過教師和同學的協助,從現有的能力達到更高水準的學習。   本課程將對提問設計理念、問題的層次和提問設計的步驟進行說明,而後教師分領域進行實作與對話,並將所設計的問題於課堂教學中實施,最後提出實踐心得分享與反

     

    • <工作坊>國小組第三場104/5/27竹圍國小
    • 在初步瞭解學習共同體之操作後,將進一步深究教師所需具備之知能。學習領導下的學習共同體提出學習三要素─探究、合作和表達,這三要素重視引發學生思考,化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從獨自學習到彼此對話,藉著互助合作共學,展現伸展跳躍的學習;能分享個人的想法與思考的歷程,藉著不斷的說理論證,培養清晰表達思考的能力。因此課堂上教學除了講述外,「提問」是引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習的有效途徑,也就是說教師透過有計畫有系統的問題設計,發展教學流程,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理解、應用和建構自己的知識和新經驗。   提問內容是影響學生心智活動的重要關鍵,記憶封閉性問題,學生將照本宣科,尋求標準答案,難以激發學生批判創造思考;反之,開放性的優質問題,會讓學生百家爭鳴,激盪多樣思考。因此,提問的層次是教師提供學生有助學習的鷹架,讓學生透過教師和同學的協助,從現有的能力達到更高水準的學習。   本課程將對提問設計理念、問題的層次和提問設計的步驟進行說明,而後教師分領域進行實作與對話,並將所設計的問題於課堂教學中實施,最後提出實踐心得分享與反思。

     

    • <工作坊>國中組第二場104/4/22三芝國中
    • ( 15 張相片 ) 延續上一場次工作坊課程,在教師擁有學習共同體之概念與圖像後,本課程安排教師學習共同體「課堂教學研究」三部曲之實作,透過公開觀/授課、共同議課之操作,實際帶領教師體驗「探究、合作與表達」的課堂。

    • <工作坊>國小組第二場104/4/8天生國小
    •  延續上一場次工作坊課程,在教師擁有學習共同體之概念與圖像後,本課程安排教師學習共同體「課堂教學研究」三部曲之實作,透過公開觀/授課、共同議課之操作,實際帶領教師體驗「探究、合作與表達」的課堂。

     

    • <工作坊>國小組第一場104/3/11新興國小
    •  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實施,教學現場出現了一些翻轉課堂的不同方式,而學習共同體由日本引進後,在臺灣的文化脈絡下,也逐步發展成本土的學習共同體樣貌。本場次作為此一系列工作坊的第一門課,旨在讓實務工作者在原有對於學習共同體的認識基礎上,有更清楚的掌握。課程之進行,共分三部份。第一部份「一堂課就搞懂這些和那些」,側重翻轉教室、分組合作、協同學習等相關概念之澄清;第二部份「學習領導下的學習共同體:全球與在地」,將從全球趨勢帶到臺灣在地的發展經驗,且點出學習三要素(探究、合作、表達)的意涵與實際呈現;第三部份「在地素材討論:教師開展學習共同體的反思性實踐」,主要在鋪陳新北市在地教師的實踐軌跡,並展開多角對話。 工作坊將採學習共同體進行,藉由講述、影片、實務分享、分組研討及世界咖啡館討論等方式,讓實務工作者體驗探究、合作與表達的歷程,引導其瞭解本土「學習領導下的學習共同體」概念與作法,並初步擁有學習共同體的圖像。

     

     



    瀏覽人數 : 0000000115
    瀏覽總數 : 0004774660
    更新日期 : 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