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回首頁
淡江大學首頁
網站導覽
English
MENU
:::
最新消息
訊息公告
本院影片及簡報
得獎榮譽
本院介紹
學院介紹
院長介紹
歷任院長
院辦公室
系所及中心介紹
教育科技學系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師資培育中心
策略遠見研究中心
學術成果
期刊論文
研討會論文
專書
專案計畫
法規與表單
教師
學生
首頁
學術成果
專書
:::
專書
期刊論文
研討會論文
專書
專案計畫
年度
書名
2020
吳清基, 教育情緣:回首七十人生教育路, 教育是成人之美的志業──本書為臺灣核心教育人物,倡議「精緻教育」、「未來學校教育」的優秀教育家──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參與教育行政、決策與執行的重要史料。 從對教育的邂逅、淬鍊、實踐以及自身閱歷經驗的述說,提供綜覽與理解現行臺灣教育決策的演進,包括十二年國教、連繫國際以及兩岸教育、高等教育、技職教育、原住民教育等前世今生的脈絡。 此書為讓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行政人員可以借鏡、對話與反思的參考。, 台灣知識庫
2020
吳清基, 教育政策與發展策略(吳清基教授七十大壽論文集), 教育政策與發展策略必須與時俱進,並隨著時代潮流不斷創新、求精進,如此才能透過教育政策發展培育優秀卓越之人才,以促進國家社會之進步。循此,本書共分為「教育政策篇」及「教育發展篇」兩大部分,本書各篇均能符應教育潮流及當前教育實務。第一部分是教育政策篇,其內容包含工業4.0對師資培育政策之挑戰與因應、教育政策形成的影響因素與行銷功能、從大學入學管道探究教育政策機會公平等,第二部分是教育發展篇,其內容包括「Mao’s管理理論」初探及其對學校管理的啟示、國際教育推動實施方案與歷程、構思教師公開授課模式促進教師發展等。, 五南
2020
紀舜傑, 美國的政治整合, , 翰蘆出版社
2019
邱惟真; 楊本亮; 劉珮響; 蘇珊筠; 張宣慧; 林珮汶, 兒童及少年性剝削行為人輔導教材, 提供從事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工作者,有關行為人輔導之教材。, 衛生福利部
2018
邱惟真, 性侵害加害人團體之自我敘說:一種敘說建構取向, 本論文試圖從「性侵害加害人團體」開始,以自我敘說的方式,來理解「自我」是如何相互建構的?並將本研究分成三篇,第一篇進行研究者的「自我敘說」,此部分以「經驗與軌跡:我生存的樣態」為題,依研究者關於「自我敘說建構」所累積的知識與經驗,說明研究者如何進入這個領域(性侵害加害人處遇),以及研究者在這個過程中所接受的訓練與前進的方式,讓原本隱身於研究對象後面的「我」—現身。第二篇「行動與反思:『自我』之建構與轉化的軌跡」則為本研究的方法論,從「台灣○○監獄性犯罪受刑人同理心訓練模式之建立及成效評估」此一研究開始,進行自我的對話與反思,並確認以建構主義典範作為進一步探究之可能。第三篇「團體歷程中的我與我們」,將團體歷程進行歷程式的敘事,並且探討「自我」在「團體」中是如何相互建構與轉化的。 研究結果顯示,整篇論文基本上是一種「互為主體性」的努力,我們可區分出在此論文中三個層次的「互為主體性」。首先是研究歷程的互為主體性,研究者先從自己的生命經驗中去開展自己的生命智慧(第一篇的自我敘說),並且在這樣的基礎上,努力地去陪伴、關注、澄清、以及欣賞團體成員的主體性,最後建構出「團體中的我與我們」;第二個層次是在團體歷程中的互為主體性,團體領導者基於對自己專業知識的澄清與理解,試著在團體中提供一種具「支持性」的團體氛圍,並在一個基本的「團體結構」中,推動、等待團體成員「自發性」的成長;第三個層次是同理心訓練所欲達成的「互為主體性的故事性思考」,指的是同理心的過程,主要是透過內省「自己」被激發出來的情緒經驗而得以了解「他者」的情緒經驗,這是敘說自己的生命故事,並且進入他人的生命經驗的一段旅程。 最後,我們認為「自我」確實可以透過「敘說」的歷程(它包含了自我理解、詮釋、反省與精進),應對著「環境」完成自我之「建構」。而這實踐的歷程,包括了我本身的實踐,以及我們團體的實踐。, 金琅学术出版社
2016
Jeanne Hoffman, Unpacking India-China Strategic Futures Using Causal Layered Analysis, , Aakar Books
2006
潘慧玲, 教育改革:法令制度與領導,「一週教育論壇系列叢書」之二, 本書《教育改革:法令、制度與領導》之出版乃著眼於我國自四一0民間教改團體疾聲呼籲與倡導以降,近十年來所推動之各項教育改革,其涉及到教育制度架構的深層變化。本書所探索之主題包含教育相關法案之修訂、地方與中央教育行政組織、師資與技職等教育制度之變革、教育領導與評鑑以及校長遴選、培訓與證照等。有鑒於教改議題之形成、政策之制訂端賴於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以及教育現場之實務工作者各界之真誠對話與理解,本書希冀透過各界所提供之多元、專業視野對教改議題加以審視,並思考更為完善之配套措施,藉以引領讀者進入教育改革論述之視域。, 心理
2006
潘慧玲, 學校教育與革新,「一週教育論壇系列叢書」之三, 本書之出版,乃著眼於學校教育之良窳為國家教育品質之具體指標,且近十年教改的推動係從制度、組織、課程、教學等面向進行學校教育的深層改革,實為全民關切焦點,故希冀透過各領域專家之多元視角,從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各面向針對各級教育與留學教育等議題進行剖析。此外,本書邀集學校體制外的各類教育實驗學校創辦人或校長,以及積極規劃推動以學校為本或彰顯學校特色的中小學校長,希冀透過理論建構與實務推行之間的對話,幫助讀者對學校教育與革新有更豐富的認識與理解,俾使我國學校運作能更符應當今多元與民主開放之潮流與趨勢。, 心理
2006
潘慧玲, 教師增能,「一週教育論壇系列叢書」之四, 本書之出版,乃鑒於新世紀教學與評量新興議題之內涵複雜多元,希冀透過相關領域學者與實務工作者深廣之視野,共探英語教學、建構教學、創造力教學、多元評量與另類評量之理論內涵、原理原則、教學模式、教材設計與實例舉隅,盼讀者能夠取精用宏,理論與實務兼籌並顧。此外,因當前教育改革由閉鎖走向開放,且慮及教師素質之良窳深繫教育成敗,本書乃集結相關領域菁英學者之智,探析教育現場中教師協同研究與行動研究的學習、教師評鑑與課程評鑑的理解、專業發展與師徒制的實踐經驗等課題,並呈顯當今國內外相關新興議題之推展情形,希冀透過理論與實務雙視角,構築未來多元化、專業化及優質化的教師角色內涵。, 心理
2005
潘慧玲, 九年一貫課程 : 觀點與解讀,「一週教育論壇系列叢書」之一, 本書之出版主要著眼於民國九十學年度起,國小及國中陸續推動九年一貫課程,這是一項涉及多面向的深層改革,為歷年所罕見。有鑑於九年一貫課程政策之落實,有賴於教育現場能充分掌握與捕捉其精神與要義,並能解決過程中所產生的爭議與問題,本書乃希冀透過督學、校長、教師以及家長的角度,提供不同視野,共為當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成效把脈,並謀求因應之道。另本書也邀集各學習領域的專家學者,探討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內容與能力指標之解讀與轉化。祈本書之付梓,能豐碩讀者對於九年一貫課程之認知與理解。,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最後頁
瀏覽人數 : 0000000122
瀏覽總數 : 0000221584
更新日期 : 2024/11/21
Top